作者:内森 赛恩伯格
翻译:武怡堃
本研究诞生于30年前,在那个时期父母们越来越关注如何能更好地养育孩子,研究对象是在纽约的孩子们。但是,我希望这个研究也能对中国的家长有所帮助。在独生子女政策的背景下,中国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希冀和愿望,这些愿望减轻了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在2012年4月我在武汉教学的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中国的临床工作者会对儿童发展尤其是依附关系感兴趣。有些人很诚恳地告诉我,因为他们想要了解如何能更好地养育孩子。有些人报告的案例中有着深远的家庭悲剧,家中唯一的孩子经历了痛苦,而严重的内心困惑。这给了我对于教学内容紧迫性的思考。我希望我所讲授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家长和年轻人接触到这些知识。我们了解早期生活的那几年有多么重要,但是在生活模式中也有机会去修复,改正,和完善关系,比如说是在第二次发展的“危机”,青春期。
精神分析师们对身份的发展感兴趣,身份可以给与人内在的安全和合理的自我确认,工作,爱和游戏的能力。我们在此想要传递的是,父母都有潜力有健康的情感生活,并培育他们孩子的情感生活。 埃里克森将一代代的人形容成交错的齿轮:父母的齿轮带动孩子的,也会被孩子们所带动,祖父母的齿轮也会被他们的孙子女们带动。当我们的孩子过得好时,这是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也会为他们的成功而有所收获。 就像美国谚语所说的一样,“上帝是在细节之中。”如何养育孩子的细节,有哪些问题应该避免。本书也许会提供一些指导。
我想要简单地谈一谈我的身份,以及它是如何同你们的身份背景联系在一起,你们拥有古老而焕发生机的文明。
我是谁,谁写的这些话?我是一个美国犹太精神分析师;这是我的三种身份。犹太民族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美国有250年,而精神分析有大概一个世纪。
犹太是一种奇怪的宗教和国家集合体,从距今2500年的大卫王时期起就有一种紧张。在上帝第一次对亚伯拉罕说话时,他许诺亚伯拉罕会成为一国之主,这个国家会非常富饶,多如天上的繁星。当时上帝是对一个老人,没有子女的人许诺的。犹太人在他们的宗教中信仰上帝,作为分析师我们把对上帝的信仰看做是对一个统一自我的信仰,而不是像多个神那样碎片化的自我。关于犹太,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在于它还是个国家。在国家身份和宗教身份之间有一种紧张。像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或者我这样的犹太人,将自己认同为犹太人,虽然并不遵从宗教的教义,或对神的信仰,更不用说那613条戒律。在主要西方的宗教中,自称为天主教徒或穆斯林的人很少否认对神的信仰。
其次,我是个美国人,这个身份的历史只有2个半世纪。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个美国人,而是一个移民,一种双重适应:作为一个男孩我希望成为一个牛仔和印第安人,似乎没有出现身份冲突的问题。我们是从战后的欧洲作为难民进入美国,受到这个自由之邦的吸引, 那里唱着Emma Lazarus所写的 “送给我,你受穷受累的人们,你那拥挤着渴望呼吸自由的大众,所有遗弃在你海滩上的悲惨众生…” 。大洋彼岸的难民可以在美国的土壤中成材发光。我感觉美国人,这种身份是受哺于欧洲的文明启蒙,17世纪的哲学家提倡的人而非神是人类的中心:人的创造——音乐,艺术,哲学,经验科学——可以来自人的心灵,就像美丽的爱神从海沫中诞生,从宙斯的头脑中诞生,就像Botticelli所描绘的那样。做一个美国人意味着从外部权力带来的自由,受到个体对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感的平衡。
最后,我是个精神分析师,这个职业的历史只有1个世纪,是一个探索和治疗内部生活的科学领域,寻找那些个人内心深处黑暗和隐藏的东西,阐明这些东西来启迪人的心灵。17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写到外部自由;而精神分析师促进内部自由。我们提倡自我认识,这是与情感融合的,它促进了自主性 。我们会培育爱,工作和游戏的能力。承担责任,而不是感到负担。 可以被他人依赖,也可以依赖他人,而不会去促使他们。我们也提倡将生命中的迷思(那些一直萦绕着的故事事件)转化为生活历史的能力,这些故事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却不会像鬼魂一样一直在记忆中徘徊。
作为作者,我呈现的是三种交错的身份,我希望能够整合好。
这本书是关于从婴儿期到成年早期的发展。它横跨了埃里克森描述的八个发展阶段中的七个:从婴儿早期(信任对不信任),婴儿后期(自主性对羞耻和怀疑),儿童早期(自发性对内疚),儿童期(勤勉对自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立)成年期 (繁衍对停滞)。 我们研究了76个婴儿,从出生起就跟踪研究直到他们30岁。我们会考察他们不同生活路径的源头是什么,以及是什么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深远。父母和家庭的是最为重要的。大部分获得好的早期照顾的人发展较好;而大部分早期照顾有问题的孩子在后面的发展会不够好。但是有20%人的发展会同早期照顾后产生的预期不一样:一些人生活不尽如人意;一些人比预期更好。在本书中,我们会描述那些会影响生活路径的因素。跟随Bowlby之外, 创伤——这些严重威胁到生活的失去父母或导致失去父母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个体在30岁时的发展。除了父母的死亡之外,因父母离异,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依赖也会导致丧失。对孩子来说,有可能会“失去”依然在生的父母。在孩子的发展中前面积累的成果并非都会失去:我们会发现那些经历过两种以上创伤的儿童在30岁后的生活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也就是说,为了你的孩子,如果你离婚了,请努力活着,切避免酒精药物依赖。
我们,亨利·马西博士和我,把本书当做一系列的生活实践故事来写作。我对于他邀请我在10年中参与这个计划很荣幸。研究的细节都呈现在本书中,但是作为精神分析师,我们会写作生活的故事,我们感觉这样会把这些我们思考中鲜活的人展现出来。我们希望你能向我们一样,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找到亲切,感动和引导。
我开始接触作为读者的你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有丰富的文学,各个流派的哲学家引导着人们的生活,像儒家,道家和佛家。有时候,这些思想者之间会存在差异,就像某些17世纪的政治哲学家那样。Paul Roazen, 我们时代的学者, 写到柏拉图以来的政治哲学家对于人是什么,人如何发展做出了假设。但是Roazen教导我们,从弗洛伊德以来,我们不仅要思考人是什么,或者发展的过程是怎样。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内部生活。 因此他做出了理性的假设,我们可以建构出培育内部生活和人类幸福的哲学。
我的一个中国同事,童俊女士告诉我,中国正在经历一段令人兴奋和生机勃勃的“复兴”,就像从14世纪北意大利兴起,后来传播到法英德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复兴,培育了一个更好的经济生活环境。西方的文艺复兴也培育了爱和美,以及创造它们的人,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提香。它培育了人的自由精神来相信自己的心灵可以发现和创造。这是为什么我感觉很荣幸,可以通过写作和你们交流,以及对于把这本书呈现给你们感到很兴奋。我相信你会从中理解它,并希望你们能够更多地将内部生活展现给世界。精神分析的本质是发展内在的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本书实现了一部分这样的目标,教导如何去养育内在自由的孩子。
非常感谢童俊女士为出版所做的努力,以及本书的翻译们,武怡堃博士,陈昉和韩丹。我也感谢Arlene 和Arnie Richards夫妇邀请我来武汉讲课,以及Wallerstein基金会对我从2005年以来研究的支持。
内森•塞恩伯格
于纽约市